春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而是一个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等民俗为一体的节日组。
工业质检、知识管理、自动驾驶、语音交互……我国人工智能应用正向纵深演进。镜头四生物制造产业商机无限生物制造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领域。
海南省近期发布全国首张省域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空域图,广州市的通航企业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安徽省则刚刚规划了以合肥为中心的通用航空一小时通勤圈雏形。进入2024年,各地在部署新年工作时都把加快培育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兴澄特钢是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仅2023年就将270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137颗是商业卫星。在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河里,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六次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对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力度之大、频次之高、涉面之广、阐述之深,前所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工作应该怎么做?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在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其乐融融,大家在一起唠唠嗑、走走路、唱唱歌、跳跳广场舞,日子好得很……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大山深处的西山镇中寨教学点,是一所全校均为瑶族学生的微小学。在新疆,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二是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藏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事实充分证明,对中华民族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不是种族、血缘、地域、宗教等因素。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
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地位、要求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2021年8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把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百年来民族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图为2023年12月23日,观众在馆内参观。——关于历史性成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增进文化认同。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逐渐改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理论指导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2023年6月2日下午,中国历史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述。在内蒙古赤峰市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走进四世同堂的多民族之家,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是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四川大凉山腹地,走进彝族贫困户家里,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两段佳话,一脉情深,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手足情谊。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2021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两个感人故事。
所以我特别用了‘石榴籽来形容……从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边疆到南海椰林,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体察群众冷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对做好新征程民族工作提出新要求。图为2023年2月16日,领到新书的瑶族学生在一起交流。
三是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理论是意识形态的基石。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涉民族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